问题分析: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生育率逐年降低。我国自2020年至2023年出生人口分别是1202万、1062万、956万、902万,降幅5%-12%。到了2024年,不少专家预测龙年可能会刺激生育意愿,出生人口出现反弹。然而实际的数据却不如预期那样乐观。2024年上半年,全国新生人口数量仅有400多万人。根据联合国2024年版本的世界人口展望,中国龙年预计的出生人口仅为882万人。
以宝山区为例,自2020年至2024年四年分娩量为4744人、3988人、3734人、3166人,降幅为6%-16%。2024年出生人口较2023年略微上升,与2022年持平3737人。
生育率降低、生育意愿不强的原因:
1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,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益和自由,婚姻和生育不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。
2、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,生活和教育成本大幅度上升,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大,导致生育意愿降低。
3、女性生育和职业发展存在冲突,在职场中因生育问题遭受歧视。家庭期待女性成为称职的母亲,而企业则希望她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。实际上,由于孩子需要照顾,女性难以在工作上全力以赴。职场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对生育后的女性来说是一项挑战。现代女性更加注重职业发展,追求事业成功,因此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。
4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许多年轻人对恋爱婚姻和生育产生焦虑、恐惧心理,宁可独身不婚。
对策建议:
生育率低是一个需要国家、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。提高出生率,重在解决生育、养育、教育难题,以下几点建议:
1、政府提供经济激励政策,通过提供育儿津贴、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措施,加强完善幼、托设置,给予更多生育和养育的补助力度,加强公共托育设施建设,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。提升教育资源供给水平,推进教育均衡发展,试点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,切实降低教育成本,提升育龄家庭生育意愿。延长产假、丈夫的陪产假增加哺乳假,延长女性带薪“育产假”,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,解决孩子的养育问题。建议政府主动承担育产假期间的用工成本,从而减轻女性在就业市场中遭受歧视。
2、社会要让育龄女性公平就业,并为产后失业女性提供再就业创业、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。鼓励企业提供员工福利: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,如健康保险、育儿假、哺乳假等。加强宣传倡导男女性别平等观念,摒弃“男主外女主内”的传统模式,增加男性婚育后在培育孩子成长中的父亲的参与感,也让女性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和事业。
3、因婚育年龄延迟,为了保存单身大龄未婚女性的生育力,应考虑放开“冻卵”试管婴儿的限制,充分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。